《除法的复习》教学案 龙泉驿区第五小学 黄伟
课 题:二(上)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复习课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分一分与除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单元包含两个版块:一是理解除法的意义,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简单问题;二是理解倍的意义,并能解决倍数关系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是学习6—9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有余数除法及笔算除法的基础,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教材内容,将本单元分为两课时复习,本课重点复习第一版块的内容:理解除法的意义,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习了乘法的意义、2—5的表内乘法以及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计课前检测,题单如下:包括口算、判断和解决问题。 二、检测分析 1.乘除法口算:3名学生口诀不熟,占7.5%。个别学生出现看错运算符号的现象。一、学习基础 典型错例:3×6 =21, 20÷5=15。 2.除法意义的理解:11名学生对意义理解模糊,占27.5%。 典型错例:(判断)18÷6=3,表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3.解决问题:18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混淆不清。占45%。 典型错例:有一些糖,平均分给9个学生,每人三个,一共有多少个?9÷3=3(个)或9+3=12(个)。 本班孩子活波开朗、乐于操作、善于思考、勇于发言。学生已经在一、二单元学学习目标: 1.能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密切联系。 2.能识别情境合理选择算法。 3.能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识别情境合理选择算法。
1
难点:体会乘除法的密切联系,能识别情境合理选择算法。 学习准备: 教具:圆片、课件 学具:圆片、题单 教学法: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分一分 梳理意义 (一)理解除法意义 1.激发兴趣。 2.理解除法的意义 (1)说一说,分一分 (2)分一分 (3)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活动设计 一、分一分 梳理意义 (一)理解除法意义 1.谈话激发兴趣:“喜欢看《熊出设计意图 加深除法意义理解 激趣引入 没》吗?今天熊大熊二将和我们一 起学习。” 2.理解除法的意义 (1)出示情境: 梳理除法的意义 直观操作:简明、形象 有1 2 个苹果 怎么分公平呢? 你能用圆片分一分吗? (2)出示情境: 12个 苹果 每袋装3 个 要几个袋子? 要求学生再次用圆片分一分。 (3)学生摆好后结合课件 对比,建立平均分用除法的数学模型 2 分一分(一) 同样多 平均分 同样多 12 ¡Â3 = 分一分(二) 12 ¡Â2 = ¡Â 问 :“你发现每次都分得同样多吗?”,追问:“这两次其实都是把 12个苹果——?”,学生回答平均分。“你能把这两次分一分的过程 用算式表示吗?。”接着问:“把12 个苹果‘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把12个橘子、12个西瓜、12个月饼……拿来平 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再追问: “把18个橘子、14个西瓜、36个 月饼……拿来平均分用什么方法 计算?”,再追问:“所以把一些东 西拿来平均分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 (二)回顾除法算式读法及各部分(二)回顾除法算式读法及各部分复习读法与名称 名称 1.回忆除法算式读法。 2.回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交流。 名称 引导学生说出除法算式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三)出示习题,练习交流。 练习一 (一)填一填 1. 把10 ○5 ,每份是( 个 平 均分成 份 )个,¡Â 列出算式:( ) ( )=( )。 2. 2 Â4 4¡=( ) ,表示 ,读作( )除以( )把( )平均分成( ,也 )份,每份是( )就是()里面有( ) )个( . 检测对意义理解 3 二、算一算,沟通算法 二、算一算,沟通算法 = ¡Â 梳理算法 (一)猜算法,回顾梳理用口诀求(一)猜算法,回顾梳理用口诀求 商的方法 1.猜测熊大的算法 2.口述口诀求商的方法 (二)口算比赛,体会乘除法的紧密练习 1. 学生比赛口算 摆圆片 我快多啦!你知道我 是怎么算的吗? 商的方法 1.出示: ¡Â 3= 口算比赛: 15 会合情推理 回顾口诀求商方法 算中体悟 三(五 ) 十五, Â3=5 所以1 5¡请学生猜一猜熊大是怎么算的? 2.谁来说一说? 小结: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用口诀求商更快。 (二)口算比赛,体会乘除法的紧密练习 1. 出示: 算一算 ¡Â5= 4 ¡Â4= 5 20 4 × 5=20 20 ¡Â9= 5 ¡Â5= 9 45 455 × 9= 45 Â6= 4 Â4= 6 24 ¡244 × 6= 24 ¡¡Â5 = 5 5 × 5= 25 25 熊兄弟再比口算,我们也来算一 4 2.说一说 (三)练习交流 三、比一比,分化贯通 算,比一比? 2.组织学生说一说你在计算中有什么发现? 小结:乘除法可以互相转化。 (三)出示习题,练习交流。 练习二 一、看图写算式 说出乘除法之间联系 检测乘除关系理解 × = × = ÷ = ÷ = 二、看口诀写算式 ( , , 五八四十 , ) ( 四四十六) , 理解除法意义,表达想法 直观操作,简明、 1.学生解决,汇报解题依据。 三、比一比,分化贯通 2.学生解答,汇报解题依据 1.出示 算一算 ,比一比 1、 有1 西瓜,平 筐 ,每筐装几个? 8个 均装 进3 个 2、 有1 西瓜,每筐装6 8个 个,可以装几筐? 3、 有3 西瓜,每筐装6 筐个,一共有几个? 分西瓜的除法应用题。说说为什么? 2.出示求西瓜总数的乘法应用题。形象 (可能会出现÷+×)要求学生摆 一摆,再结合课件问:这道题究竟 表示什么意义? 5 3.先小组讨论,再集体汇报。 4.练习交流 四、做一做,应用提升 1.学生练习 一筐 两筐 三筐 对比算法,追根溯源 检测学生识别情境选择算法及解答能力 3 个 6 相加用乘法计算 3.对比算法,说出解题依据。 师:“为什么都是在分西瓜,选择的算法却不同?” 小结:解答乘除法问题首先弄清题目意义,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4.出示练习,练习交流。 练习三 连一连,算一算 月饼,每人分2个 , 一共有多少个月饼? 有1 4个 月饼,7 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月饼? 有1 4个 个 人,每人分2 有7 个个月饼, 可以分给几个人? 四、做一做,应用提升 1.出示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一、填一填 1.检测学习情况 6 = )算式( )¡ Â() (, 表示把()平均分成 (),每份是()。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除法算式: 2. 2.汇报订正 五、课堂总结 学生回顾 二、连一连,说一说 3 × 2 2+2+2 6 ÷ 3 2 × 3 3+2 6 ÷ 2 3+3 三、解决问题 1.笑笑每分钟口算 5道 题,6分 钟可以算多少 道题? 2.一支钢笔 5元, 30 元可以买几支钢笔? 3.熊大有 10 4个 苹果,熊大要 个苹果,熊二有拿几个给熊二他们就同样多?( 摆圆片、 )画图、列式 2.组织交流订正。 小结:我们要学会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或许换一种方法就成了。 五、课堂总结 老师补充 整理回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