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耐多药结核病的判定和处理对策

耐多药结核病的判定和处理对策

来源:易妖游戏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内科杂志2007年1O月第24卷第1O期J Clin Intern Med,October 2007,Vol,24,No.10 ・663・ ・综述与讲座・ 耐多药结核病的判定和处理对策 王巍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057(2007)10-0663-03 [关键词]结核病;耐多药性 当前,结核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出现回升的局面,其 3.近年来,新提出了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 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流行尤其引人关注, 的概念,其目前的定义是结核分支杆菌至少对异烟肼 1977年WHO/IUATLD在35个国家进行耐药检测, 和利福平耐药,同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至少对一种 1/3国家原发耐多药结核病在2%以上,获得性耐药为 注射用抗结核药物耐药,XDR—TB总病死率>50%。 13%。2000年根据64个国家耐药检测和72个国家 预测资料MDR—TB新病例已达27.3万例。据WHO 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估计2O亿感染者中,约有5000万人感染耐药菌株,其 产生耐药结核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 中2/3的结核病人有发生MDR—TB的危险 J。2006 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患者的治疗缺乏有效的督 年WHO估算MDR—TB患者全球总数已达100万。每 导和管理;(2)患者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和经济条件等 年还在以3O万至6O万的速度递增。 问题被迫中断治疗;(3)药物本身质量差,种类不全和 我国结核病疫情和耐药趋势同样不容乐观,2003 供应中断,其结果造成“治疗不合理”;(4)抗结核新药 年我国6省市耐药检测新发病例中MDR—TB为2.1% 研制周期长,投放市场品种少,无法满足临床治疗耐药 ~10.4%,复治患者中MDR—TB竟高达17.5%~ 结核病的需要。 36.6%。2000年全国流行病抽样调查我国结核分支杆 抗结核治疗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化疗方案组合不 菌总耐药率为27.8%,按现有196万菌阳肺结核估 合理,有可能造成重复引用耐药药物,单一有效药物应 算,我国目前有耐药肺结核病人54万,MDR-TB约2O 用和敏感药物使用品种不足。此外药物用药剂量不 万。由于MDR-TB难以治愈,传染性强,不但严重影 足,服法不当,间断用药和疗程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响人类健康,也给予我国结核病控制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的机理 一、耐药结核病的定义 当前对各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不 1.临床和细菌学分类:(1)自然耐药:是指野生菌 断探索阶段,耐药机制及其复杂,但近年来从细菌分子 株自然基因突变,是自然存在的非抗结核药物所致的 学和遗传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少在以下三 耐药菌;(2)初始耐药:患者的耐药性监测提示耐药, 个方面取得了共识l_1 J。(1)结核分支杆菌的细胞膜和 但缺乏确切的以往化疗史的耐药;(3)原发耐药:从未 细胞壁的结构和组分发生了变化,使其通透性发生了 用过抗结核药物的患者,药敏试验提示感染的结核分 改变,药物渗透性降低,摄人量减少;(2)结核分支杆 支杆菌对一种或数种抗结核药物耐药;(4)继发(获得 菌药物编码基因发生突变 ;(3)质子或转座子介导 性)耐药:由于治疗不正规或不合理的因素,导致原本 的耐药性。 敏感的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 四、耐药结核病的判定 2.WHO分类:(1)单一耐药:结核分支杆菌仅仅 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2)多耐药:结核分支杆 耐药结核病的判定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用药史、患 菌对至少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但不包括同时对 者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 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3)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对至 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定。 少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其中至少包括同时对异 1.临床判定标准:有下列情况要考虑到有耐药结 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核病的可能:(1)结核病患者以前曾用抗结核药物治 疗,但抗结核药物治疗不正规;(2)与已知的耐药结核 作者单位:100091北京,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结核病 研究所 病患者密切接触,并感染结核病;(3)HIV感染;(4)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64・ 临床内科杂志2007年10月第24卷第10期J Clin Intern Med,October 2007,Vol,24,No.10 别是结核病患者经过标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4个月以 上,症状未好转,痰菌未阴转者,应高度怀疑耐药结核 病的可能,并应作进一步的检查。 2.药物敏感试验:对可疑患者应该作药物敏感试 验,作出明确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绝对浓度法、比例法和 抗性比率法。BACTEC培养系统应用也日趋广泛。 3.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耐药结核病的分子检测 手段主要有:(1)耐药基因序列测定:是研究基因突变 确定耐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但费用昂贵,不能用 于多位点基因突变的研究;(2)探针杂交:目的基因片 段PCR扩增,变性或用生物素标记后用反相杂交技术 进行杂交,2天内出结果,与直接测序结果符合率达 92%以上 ;(3)基因芯片技术:将大量靶基因和寡核 苷酸片段高密度固定在特殊玻片或硅等载体上,灵敏 性高,能同时完成上万条基因表达的检查。 五、耐药结核病的处理对策 1.重视预防,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产生:(1)对复治 结核病患者在治疗前一定要询问以往的药物治疗史, 以便合理制定化疗方案;(2)对新近诊断的结核病患 者,要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给 予正确的抗结核治疗,通过联合用药大大降低耐药菌 株的产生;(3)对于新发现的痰菌阳性病人在强化期 至少用4种药物在直接面视下服药,并无间断的完成 整个疗程;(4)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结核药物 组成有效的化疗方案,彻底治疗减少耐药结核病传染 源;(5)严格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尽早采取对应措 施,以保证治疗的进行;(6)对于HIV阳性的结核病患 者应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措施,以免发展成 为MDR-TB;(7)对于糖尿病、矽肺、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并发结核病和老年结核病患者,应给予免疫调节剂,监 测耐药情况;(8)鉴于全球结核病耐药率升高,有权威 人士推荐对所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均应作药物敏感试 验l1 ;(9)耐药结核病一旦确诊,最好在强化期治疗阶 段住院治疗以减少传播的危险性;(1O)与耐多药结核 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检查,早发现,早治疗;(11) 对于疗效差的患者及时做药敏试验和血药浓度监测,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12)做好患者痰液和其他排泄物 的消毒工作,杜绝传染的发生;(13)对于耐多药结核 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予预防化 疗,选用OFLX和PZA联合或OFLX,PZA和EMB联 合,疗程6个月。 2.彻底治疗消灭传染源 (1)治疗原则:耐药结核病治疗原则是贯彻 DOTS—Plus治疗策略,遵循这一原则是治疗成功的关 键。它的具体内容是:进行高质量的痰结核杆菌培养 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此为基础,执行正确管理下的选择 二线抗结核药物制定治疗方案,以承诺为保证,给 于资源投人和不间断投人高质量的抗结核药物,并对 患者登记报告 J。MDR—TB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关 键是治疗的个体化。所谓个体化治疗就是选择治疗用 药和制定治疗方案都必须依照患者以往用药情况和药 敏试验结果。 (2)抗结核药物的选择: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和以往用药史选择用药,新方案中必须选择氟喹诺 酮类药物,选择1321Th,CS,PAS为主的具有抑菌作用 的二线药物配伍,选用一种有效的注射药物足量使用 6个月。可选择的药物还有阿米卡星、利福布汀、力克 肺疾、克拉霉素、安美汀、氯苯吩嗪和氯法齐明等。治 疗方案至少要包含4种以上疗效肯定或基本肯定的药 物,按照体重决定给药剂量,一般主张每日给药。强化 期为6个月,开始6个月每个月查痰,痰菌阴转后至少 持续18个月,总疗程21~24个月 J。整个疗程在 DOTS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在强化期,可选择住院治 疗。在推行DOTS有困难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强化期 全程督导,巩固期全程管理。 WHO推荐在未获得或缺乏药敏结果但临床考虑 为MDR—TB时,强化期可用阿米卡星丙硫异烟胺和氧 氟沙星,巩固期用丙硫异烟胺和氧氟沙星,总疗程21 个月以上 J。要充分认识到痰培养监测疗效的重要 性,MDR—TB治疗2个月痰培养阴性100%治愈;治疗 2和3个月时,若痰培养阳性,分别有52.4%和84. 6%的失败;6个月痰细菌培养阴性和阳性,预示着 100%的治愈和100%的失败。早期痰细菌培养有利 于评估疗效 J。MDR—TB治疗效果不好时,应及时开 展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六、其他疗法 国外多篇文献报道抗结核药物防突变浓度 (MPC)和突变选择窗(MSW)的概念,核心内容是在最 小抑菌浓度(MIC)基础上(敏感菌不生长),继续加大 抗结核药物至一定浓度,耐药菌也不能生长,此即 MPC。MIC和MPC之间即是MSW。在MSW之上没 有耐药突变细菌生长。该理论为病灶局部大剂量用药 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直接注药, 病灶局部药浓度高于其它部位20~40倍,个别药物在 肺泡巨噬细胞内几乎高于抗分支杆菌活性的100 倍 J。含药载体的应用,大大延长了药物的滞留时 间,药物又很少吸收人血,大大降低了对组织器官的毒 性,治疗效果明显。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开展了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缶床内科杂志2007年10月第24卷第10期J Clin Intern Med,October 2007,Vol,24,No.10 ・665・ 项新技术。 的30%~40%提高到70%~80%,甚至更高。 总之,MDR—TB目前仍是结核病控制的难点和重 点,预防为主仍然是减少MDR—TB的关键和主线,有 目前介入治疗发展趋势有:(1)正在研制不同性 状的含药载体,以适应不同组织病灶治疗的需要;(2) 介入方式增多,由经支气管向经皮甚至向肺外病灶内 待于医疗机构和民众的共同努力。结核病患者在 治疗上的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模式将是今后主要的治疗 方式,随着耐药监测的加强,DOT的全面实施,介入治 注药;(3)介入适应症放宽;治疗靶标种类和数量增 多;(4)介入药物由一种到多种;(5)从敏感药到低浓 度耐药联合应用;(6)从常规剂量到高浓度大剂量过 渡;(7)在新技术治疗干预下,MDR—TB治疗痰菌阴转 率可以达到8O%以上。 疗,外科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以及 新的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投放市场,相信MDR.TB疗效 将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研究表明,非结核病灶周围有丰富的支气管动脉 供血,采用支气管动脉注药,经超选择导管控制灌注速 度和局部血流量,使局部血药浓度成倍增加,并能降低 药物的清除率。尽管相关报道很少,但经血管介入治 疗的模式可能会对MDR.TB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为更有效治疗MDR.TB,需要进一步普及推广这 项技术,同时要使药品和含药载体标准化和产品化,并 [1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Anti.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in the world:the WHO/IUATLD r ̄obal pr0jeet on anti—ubercultosis drug resistnce SUY-a veillance.Geneva:WH0/IUATLD,1997.1-120. [2]Telnti A,Iseman M.Drug—resistant tubecrulosis:what do we do now. Drug,2000,59:171—179. [3]Tortes MJ,Criado A,Gonzalez N,e【a1.Rifampin nda isoniazid resist— alice associated mutations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linical iso 不断研制新的具有不同治疗功能的药物载体。在保证 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介入治疗次数和结核菌的 播散。 此外,在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采用手术疗法,目前认为如果符合MDR.TB诊断 标准,4个月痰菌不能阴转,对2~3种抗结核药物较 敏感,病灶局限,周围灶较稳定,肺功能尚可,均应手术 1ates in Seville,Spain.Int J Tuber Lung Dis,2002,6:160—163. [4]Tmore H,Fissette K,Bastian I,et a1.Detection of rifampicin er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diverse countries by corn mercil liane probe assay as a initial indicatol of multidrug resistnce.a Int J Tuber Lung Dis.2000,4:481-484. [5]Robert Horsburgh C.The g ̄obla problem fo multidrug-resistnta tubecru— losis.JAMA,20oO(283):2575-2576. [6]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 杂志,2001,24:70-74. [7]Society fo Respiratory,Chinese Medicla Assoociation.Guide of diagno— 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2001,24:70-74. 治疗。术前应抗结核治疗2个月左右,使菌量负荷降 低,术后继续化疗18个月-l 。 患者机体细胞免疫机能下降清除结核菌的能力降 低,耐药菌更容易在巨噬细胞内的滞留,免疫治疗是非 常理想的方法。较肯定的免疫制剂有母牛分支杆菌菌 苗-2 J,IFN. 卡介苗多糖核酸和胸腺肽。在化疗的基 础上,加用免疫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 效。在综合治疗下MDR—TB患者痰菌阴转率由原先 [8]Yew.ww。Chan CK,Chau CH,et a1.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ulti drug resistnta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eatd wlteh 0玎oxacin/lev0玎oxa cin—contaning regimens.Chest,2000,1 17:744. [9]张天民.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和展望.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4,2: 147—151. [10]肖爱清,张天民,候双翼.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有利与不利的因素. 实用性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184—186. (收稿日期:2007—10-08) (本文编辑:李庆宪)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缩略语表达的要求 本刊对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CT、WBC等。不常 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用于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 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 如:支气管哮喘(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 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例如将“胸腔积液” 简称为“胸水”;将“纤维支气管镜”简称为“纤支镜”。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