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课时图形与
几何
第二课时 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103页.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测量.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 能够沿着一条线剪出完全重合的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探究新知
1. 教材第98页第1题. 师: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关于“厘米”和“米”,你还知道什么呢? 1米=100厘米.
2. 教材第98页第2题.
师:说一说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物体的另一端到尺子的什
1 / 2
么刻度,读出来就是物体的长度.
师:你能说出下面物体的长各是多少厘米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题.
最上面的铅笔长5厘米,中间的一支长4厘米,最下面的回形针长2厘米. 3. 教材第98页第3题.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对长度进行估计. 我可以把要估计的物品的长度与1厘米或1米比一比.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的内容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