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第六届科技学术节之大连大学第九届结构设计大赛
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扩大大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综合科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同学之间合作和交流,培养团体精神,丰富同学课余生活,决定举行大连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竞赛由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承接,此次大赛相关事宜安排以下:
一.竞赛题目
两跨双车道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制作和移动荷载作用加载试验
二.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包含:理论方案设计、结构模型制作、作品介绍和答辩、模型加载试验。
三.竞赛要求
1.理论方案要求 (1)理论方案内容应包含: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设计说明书应包含对方案构
承载能力估算等。
(2)理论方案封面必需注明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队员姓名和专业、指导老师,并加盖参赛学校教务处公章(详见附件一);正文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次序编排。除封面外,其它页面均不得出现任何相关参赛学校名称和个人姓名信息,不然取消参赛资格。
(3)理论方案要求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于要求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自动 放弃处理。
2.设计制作要求
(1)模型制作材料
模型制作材料为组委会统一提供230克巴西白卡纸、铅发丝线(鞋底)和白胶。不
得使用组委会指定以外其它任何材料,不然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并通报。
(2)模型尺寸要求
模型长度不得大于2035mm,模型外轮廓横向最大宽度不得大于300mm,桥面设置两个车道,每个车道宽不得小于100mm,因两车道之间设有行车导索,所以车道之间不能有立柱、拉索一类构件。桥面以下模型高度不得大于150mm,桥面高差不得大于20mm。
桥面要求满铺且能承受加载小车荷载。模型除和支座、两端下压板(提供竖向向下
压力)、前端挡板(预防小车前进时模型滑移)接触外,不能和加载装置其它部位接触。
为确保小车能够顺利经过,模型应依据加载小车尺寸,预留足够通行空间,并能够满足
给定加载装置,请参赛队注意加载装置给定条件。
在两个跨中左右两个车道中线以外要设置位移量测点,量测点处需有一个大于10mm?10mm、和主结构有足够连接刚度、水平方向、面朝下平面,位置如附图所表示。
(3)支座条件 加载装置设置三个支座,在一条直线上,外侧两个支座中心距为mm,中间支座在
均能够依据需要调整高度。
外侧两个支座上方设下压板,可为模型端部提供竖向下压力。在小车行进方向前端,
模型能够利用加载装置提供水平推力以抵御牵引小车而产生水平力,加载装置后端不提
供水平力。
3.加载试验要求
(1)模型加载试验采取两辆重量相同小车加载,分别行驶在同方向不一样车道上。当第一辆车匀速行驶到离出发点为1米时,第二辆车开始开启。每当小车抵达模型较大跨跨中(如两跨相同,则为行驶方向第二跨)时,小车必需停止10秒钟,同时测量跨中位移,然后再继续匀速缓慢通行。整个加载过程总时间不得多于150秒。小车由参赛选 手牵引,牵引过程中不许可接触小车,拉绳不能离开滑轮。
(2)加载小车重量分为6kg、7kg、8kg、9kg、10kg五个等级,参赛队只有两次加载机
会,赛前需预报第一次加载重量等级,第二次加载重量等级各队可视第一次加载情况现
场决定。
(3)加载小车外轮廓最大尺寸为长200mm,宽90mm,高150mm,小车有前后两个车
轮,车轮中心轴距离为120mm,前后轮均为圆柱体,圆柱长度为80mm,车体底平面
距离地面15mm(详见示意图)。
四.加载试验程序及操作步骤
(1)由参赛队员自行将模型安置在试验装置上,在安置模型同时,由一名参赛队员向
评委和观众介绍参赛作品,然后回复评委提问,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2)由参赛队员在模型一端放置第一次加载重量小车,并开始牵引小车匀速缓慢通行,
当第一辆车行驶到离出发点为1米时,第二辆车开始开启。每当小车抵达模型较大跨跨
续匀速缓慢通行。
中(如两跨相同,则为行驶方向第二跨)时,小车停止10秒钟,量测位移,然后再继
加载装置示意图
www.taodocs.com
位移量测点位置示意图
五.评分规则
总分为100分,包含结结构型和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叙述答辩和加载试验5个
方面。
1、结结构型和体系(10分)
按模型结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
2、理论分析(10分)
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完整性、正确性评分。
3、模型制作(10分)
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
以上3项均在加载前评毕。模型尺寸及材料使用不符合设计制作要求,或参胜过程中有
4、叙述答辩(10分) 其它违规现象将直接淘汰,不进入加载试验阶段。
加载过程中,假如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将视为加载失败,退出加载试验:
(1)模型跨中最大竖向位移越过要求限值(20mm);
(2)因模型关键构件出现失稳、结构变形过大和破坏等本身原因,使小车滑落或使
小车除车轮外其它部分和桥面板或桥梁其它构件接触。
完成加载试验模型,按以下方法计分:
先按荷重比(F=Q/W)计算出各模型相对分,其中Q代表模型所承受最大移动荷载(N),W
代表模型自重(N);再将F值为最大(记Fmax)模型定为满分(60分),其它模型分数按(满
分×F/Fmax)计算。
六.活动时间
报名时间:10 月11—10 月16 日19:00—20:30
报名地点:建筑工程学院408学生会
宣讲会:10月13日14:00理阶204
非专业组培训:10月13日—15日
上交作品:10月25日19:00—20:30建筑工程学院一楼大厅预赛安排:10月27日17:00建筑工程学院一楼大厅
决赛安排: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