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下笔写这份总结的时候,心中感慨颇多。回想一年的工作与生活,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8月4日来到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8月9日到采油作业一区报到并接受安全教育,8月12日到103中心站新6号站实习,20xx年3月至今在采油作业一区党群工作组。记得上站看到的第一口抽油井就是齐2-14-3113井,当时连井号也不会叫,刘家军站长告诉我井口各闸门的名称,我听后脑袋一片空白,我下决心一定要融入大家,都说记者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对于采油知识的匮乏,我感到很惭愧,带着好奇与渴望,我开始了站上的实习生活。每天早晨坐班车上站,上午跟着师傅巡井,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接着巡井,日复一日,经历了采油班站的春夏秋冬,由陌生到熟悉。采油工每天的工作似乎都是一样的,但我却体会到了充实,井站生活在我的人生中划了重重的一笔,从刷漆、量油到取样、测电流,师傅将采油工的一项项技能传授给我,我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采油工人的班站生活,体验到他们特殊的人格魅力,那就是平凡中见伟大、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在作业区领导和新6号站员工的帮助下,我发现自己成长了,从我的口中也可以说出“补层”、“压裂”、“注水”等采油、地质方面的专业术语。20xx年3月份,我被调到采油作业一区党群工作组,又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把新闻专业与采油、生产联系起来,对我而言,这是一件值得挑战的事情,我也在不断的努力,班导是我写采油方面新闻的入门老师,我看过许多他的文章,能够做班导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也更加自信起来。班导教我如何写作,如何培养新闻敏感,《辽河石油报》上常见的新闻题材,一点一滴。记得我的第一篇稿子写的是新6号站的刘站长,班导看完后给我指点,经过班导还有尹区长、陈的培养与指点,我逐渐熟悉了采一的生产情况、员工队伍情况,我开始尝试写采一的新闻,我知道自己从事的是宣传工作,我喜欢把它叫做石油新闻。周一到周五的上午,我跟随作业区分管管理、生产的副区长上井了解全区的各井站,利用一周的时间,我大概了解了生产现场,还掌握了清蜡等以前没接触过的采油技能,感到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工作是写稿子,争取上《辽河石油报》,这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下定决心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必须上一篇稿,在班导的指导下,在3月29日的《辽河石油报》“安全环保专刊”头版,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不由言说,发的是一个小消息《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努力为候鸟迁徙创造条件》。每次上井回来发现线索就写,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写采油的稿件,但我喜欢写作,喜欢挑战,我尝试写产量、群众挖潜、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题材的新闻,还有人物通讯、现场特写等,每次经过班导的修改后,我看到了许多不足,比如有时将消息、通讯混为一谈,一篇稿写了多个主题,我喜欢自己从事的专业,喜欢宣传,所以我会继续努力挖掘新闻,创新写作,做好宣传工作。5月份,作业区领导商量决定把电视宣传交给我,没有录像经历的我接受了领导对我的信任,我拿着录像机到生产现场录了我的第一个片子《长停井复产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的片子兴奋不已,但与其他单位的片子比,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画面不稳,内容单一,以后我就每天都上井录像,多加学习,哪有新闻就去哪,学会用镜头说话,录像回来之后,我还翻阅了书籍《电视新闻学》,补充电视新闻知识。经过不断的努力,到目前,我在《辽河石油报》上发表《小卡片 “大智慧”》等8篇稿件,欢采网发表《“束姐”印象记》等22条网络新闻,欢采电视台《采油作业一区员工争当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者》等24条电视新闻,《安全言论漫画集》上发表《让“盲区”不“盲”》等3篇安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