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吃秋菜。在岭南地区,秋分这天有吃秋菜的传统习俗。秋菜含有极高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食用秋菜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的作用。此外,秋菜还有利尿、止痛、解热、润肤等疗效作用。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吃秋菜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祈愿,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5.秋祭月。秋祭月是传统的“祭月节”,最初在秋分这一天举行。虽然秋分节气当天不一定都有圆月,但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月场所称为日坛、月坛、天坛、地坛。民间的祭月风俗因地区不同形式各异。北京地区的祭月风俗是圆月夜,家家户户在庭院里设桌,桌子上放有月宫蟾兔的牌位和面饼、苹果、葡萄等,然后点香点蜡烛对天拜月,拜完后把牌位对着月亮烧掉。
6.喜迎丰收,粘雀嘴,送秋牛图。秋分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丰收。其中,送秋牛图是一项重要的习俗。在秋分这天,人们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说上一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寓意着耕种丰收。送图者都是民间善言唱者,他们用韵动听的语言表达对丰收的祝福。这一习俗寓意深刻,也是秋分时节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
7.竖蛋。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8.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们按照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人们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这一习俗寓意着农民们对丰收的祈愿和对庄稼的保护。同时,粘雀子嘴也是一种传统风俗,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尊重。这一习俗已经根植于广大民众的心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9.放风筝。秋分期间,客家孩子们放风筝是很好的习俗。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其中。风筝有各种类别,如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人们不仅放风筝,还要相互比赛看谁放得高。放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好方法。同时,放风筝也是一种团结合作的表现,让孩子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秋分期间放风筝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方式。
10.拜神。秋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通过拜神的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福之情。拜神的方式多样,包括祭拜神、拜月图、吃秋菜、野苋菜、竖蛋、送秋牛等。拜神的风俗传承很久,供品由米粉做的金猪一只、桂圆、荔枝、莲子、白果、花生、糖果、饼干、斋菜等组成,主坛供三支大香、五支小香,然后点香向神鞠躬,祈求平安。在秋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拜神成为人们表达敬意和祈福的一种方式。
11.做面雀。秋分时节,人们会做面雀来庆祝丰收。面雀是用糯米粉揉成面团,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吃面雀是人们为了消除小鸟破坏庄稼的噪音而采取的一种习俗。以前,人们用糯米粉做成团子,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小鸟吃面雀时,嘴巴会被黏住,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现在,人们会用一些鸟类的模具做出不同形状的面雀来,而秋分做面雀、吃面雀这个民俗也渐渐不为人知了。
12.荡秋千。荡秋千是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小孩子们会荡秋千来玩耍。这一习俗源于小孩子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荡秋千的乐趣。荡秋千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还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力。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荡秋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和美好的回忆,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13.立秋社。立秋社是古人为了祈祷农事顺利举行的祭祀活动,后来倡导“春祈秋报”的做法。在秋季,人们会举行秋社,如同拔楔最初只有上巳节(三月三日)的春楔,如兰亭曲水流筋等。秋社的日期因地而异,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各地谚语也有根据秋分日在社前还是社后来占卜年景的。无论秋社何时,人们都会祭祀先农,并进行各种娱乐活动。食新也是秋分的重要习俗,人们会割新稻,共同食用。此外,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来庆祝秋分。
14.投壶。投壶是古代宾主宴饮时盛行的游戏,玩家依次向壶内投矢,胜者倒酒给败者喝,大致与乡射相同。与乡射不同的是,投壶用手掷,不是以弓射。投壶技巧娴熟,往往心手相应。投壶的花样繁多,其名称种类有春睡、听琴、倒擂、卷帘、雁衔、芦翻、蝴蜂等项,不下三十余种。明代西北各省,一般又有天壶,宾主都坐在地上,仰面投掷。投壶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礼仪的一部分,体现了宾主对客人的尊重和好客之道。
15.吃鸡蛋。秋分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吃鸡蛋是一个常见的习俗。鸡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有益。秋分吃鸡蛋也有平安健康的美好寓意。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户外举行“竖蛋”小游戏或比赛,鸡蛋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吃鸡蛋是秋分的一个重要习俗,也是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16.走社。秋分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会走社是其中一个习俗。在秋社这一天,农家会以土地为唯一的资源,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和人口稀疏,住所固定,环聚一处,守望相助,彼此之间的感情极其深厚。乡邻之间的关系异常亲密,有时因为农事上的关系,如耕地整理、病虫害的驱除与预防等,都不得不互帮互助,协力完成。因此,男女走社总是要比春社还要盛大。各家经常拿出最丰收的土产食品招待客人,以相互展示夸耀,如此也促进了人们的进取之心。
17.扫墓祭祖。秋分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除了扫墓祭祖,秋分还有送秋牛的习俗。秋分时节和清明时节有些民俗类似,也有扫墓祭祖的习惯,称作“秋祭”。秋分时节,民间很多地方还要吃一种称作“野苋菜”的野菜,还有乡人称之为“秋碧蒿”。还有一些地区的农户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秋牛图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18.食新。秋分时节,人们会割新稻,称之为开稻门。初次所做的新米饭都要先祭献过祖宗和土地之神,然后招集家人,共同食用。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会这样。尝新之日,采收新荞麦或者新米制成米饭,另用当年的母鸡一只,富裕人家还要宰羊,祭献在祖灵之前,以示珍视米谷,报答恩德,绝不忘本。这些习俗都是为了庆祝丰收、祈求祖先保佑、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19.饮菊花酒。饮菊花酒是秋分的一种习俗。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被认为是一种延年益寿的佳品。人们相信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这一习俗源于屈原的《离骚》,通过饮菊花酒来寄托人们对秋天的美好祝愿和对长寿的向往。
20.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21.烧瓦子灯。烧瓦子灯是秋分的一种习俗,南方地区广泛流传着这一游戏。烧瓦子灯的背景是古代人们利用瓦片燃烧产生的光亮,来表达节日的喜庆和祈福。这一习俗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通过烧瓦子灯,人们表达对节日的期盼和祈福之情。烧瓦子灯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这一习俗的流传,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22.吃秋梨。秋分时节,正是秋梨成熟上市的时节,这时候的梨吃起来果肉脆嫩、香甜多汁。梨还被誉为“百果之宗”,营养十分丰富,也能有效缓解秋燥。秋分多买来食用,生食、榨汁都可以,或者将秋梨炖着吃、蒸着吃、烤着吃,入口更加柔嫩,凉性也降低了。吃秋梨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还能享受到秋梨带来的健康益处。
23.赏菊。赏菊是秋分的一个重要习俗。九月初九,菊花盛开,形态各异,美丽动人。人们喜欢欣赏菊花的美丽,不仅因为她的容颜,更因为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菊花争奇斗艳,给秋增添了生气和艳丽的色彩。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至今,即使在萧瑟的深秋,公园里的菊花会、菊展也吸引着众多游客。赏菊不仅是一种欣赏花卉的方式,更是对秋天的赞美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秋分有什么特别习俗吗?8
1、竖蛋: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拜神祭月“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3、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4、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5、吃秋菜: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有什么特别习俗吗?8
1、竖蛋: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拜神祭月“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3、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4、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5、吃秋菜: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