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如临大敌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听说卫生检查团来了,他们单位如临大敌,立即安排部署铲除杂草,打扫卫生。
2、欧洲的金融系统首当其冲,欧盟国家如临大敌。
3、听说城里又发现我党的电台讯号后,特务们如临大敌一般,又倾巢出动,在全城进行大搜捕。
4、现场几位负责的工作人员更是忙得满头大汗,如临大敌。
5、近来各机关门前增设了警卫。加严了进出检查,如临大敌,气氛极为紧张。
6、每次考试,小明都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7、在准备上海"市政厅会议"时,官方亦如临大敌。
8、这件事本来没什么,他却像如临大敌一般紧张。
9、我军的演习,使敌人感到如临大敌。
10、奶奶忧郁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11、勤奋让世界如临大敌,只有非常努力,才能毫不费力。
12、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13、我弟弟就是这样,一到考试的时候就感觉如临大敌了。
14、农夫们个个如临大敌般的采收农作,原来是台风将要登陆了!
15、会场外由重案组警司王sir带队包围,如临大敌。
16、有时候如临大敌只会对我们自己的信心造成影响。
17、有时候我们要用心理战术来打败对方,让他们感觉到如临大敌我们就成功一半了。
18、其实我们这场比赛不是如临大敌,对手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的。
19、这次考试关系重大,所以考生个个如临大敌般,全力以赴。
20、今天我看到所有的人都散在了各个角落,如临大敌的样子,好像这个事情还有点严重。
21、发觉后,如临大敌,马上把他抓起来,当作重大嫌疑犯送到巴黎。
22、记住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要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23、我们一定要给对手一种如临大敌的恐慌。
24、随着这一里程碑时刻的即将到来,各支车队在准备方面都是"如临大敌"。
25、在许多国家,复苏依旧疲软,但物价上涨的威胁已使决策者和公众如临大敌。
26、中国在伦敦书展上的展台看起来像一个采样台,更像一个如临大敌的战壕。
27、他画起画来十分投入,解衣盘礴,如临大敌,展纸挥毫,旁若无人。
28、可怜兮兮的声音响起,然而绿绕现在只要听到这个声音就如临大敌,痛不欲生。
29、相对于鸢飞戾天他们的如临大敌,苏凡面对挑衅并没有表示什么,这一点让海魔王着实郁闷。
30、同样,对待银行的破产人们如临大敌,却几乎看不到对个人在私人信贷紧缩中受到打击处于困境的关注。
31、柳非婷的童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每次到考试的时候,都似箭在弦上,如临大敌。
32、一个山陕梆子,直闹得清坐立不安,如临大敌,不惜通令全国,扑杀禁绝。
33、如今为了李莫愁这样一个女子,竟是令全真教举教大动,如临大敌,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34、就在两家人开始入席的时候,一股极其恐怖的气息笼罩住了整个龙府,让龙家与曹家如临大敌。
35、对于那些“平了”负面传闻的要保持高度警惕,那些对举报和网贴如临大敌的,只能说明他们心中有鬼,俗话说得好,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36、波兰警方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如临大敌,立即召集计算机专家,并最终将发言人的地址锁定在位于波兰中部的一个城市普沃茨克。
37、并没有什么门户之见,而这次秋洛的出现,有过于特殊,昆元子怕通知门下弟子戒备以后使得昆仑派突然变得如临大敌一般,遭到有心人的猜疑。
38、这队金兵飞快来到事发地点,四十余骑围成了个大圈子,外围数十骑无不盘马弯弓,如临大敌。
39、山村老农德山蒙眷顾,获试养进口绵羊一对,一旦成功,将为全村带来商机。憨厚的德山如临大敌,不惜节衣缩食,也要给羊送上最好。
40、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评头论足只是无聊人的消遣,何必看得如临大敌。如果你不吃别人家的饭,就别太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苏芩?
41、我的慌张如此直接,一家人吃饭,排骨只煮三块,刚端起碗,就问是不是吃得差不多了,一切运动饮料我都如临大敌,肯德基麦当劳,更是不共戴天。
42、有些学生倾向以语音学习语文,因此他们能够很好地掌握以音节为主的语文如英文和德文,而面对华文时却如临大敌。
43、虽陈冠希与寰亚老板林建岳均认为子弹恐吓是一场笑话,但昨日现场的安保还是严阵以待,个个如临大敌。
44、那个时候早恋是被严防死守的,老师、家长都如临大敌,一旦有苗头就会夹带棍地拆散。
45、近来各机关门前增设了警卫。加严了进出检查,~,气氛极为紧张。
46、在准备上海"市政厅会议"时,官方亦如临大敌。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